



菁莪中華文化學生大使計劃
菁莪中華文化學生大使計劃為全港首創,旨在通過豐富多元的文化學習經歷,提升學生對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加強學生國民身分認同。同時,計劃希望鞏固學生文化知識,擴闊視野,化洽菁莪,啟導成長。
計劃概要
-
計劃已於2024年7月開始,每月會舉辦不同活動,學生反應踴躍。學期過半,有些學校查詢新學年安排,故現開放兩種計劃:
-
「半年體驗」:此輪報名享有半年體驗優惠價,即每位學生港幣二百五十元,可參與2025年3月至8月舉辦的所有活動。
-
「全年體驗」:學校可選擇報名參加一年活動,師生可參與2025年3月-2026年3月,每位學生參與費用為港幣四百元。
-
-
此輪報名截止日期為2025年2月28日,學校報名後七日內將獲確認電郵,並可開始參與活動。
-
報名同學可按興趣選擇參與文化活動,參與兩項或以上將獲證書嘉許。
-
如學校推薦十名或以上學生,菁莪教育將會提供報告,紀錄同學參與活動情況。
-
計劃利潤將捐贈予香港註冊慈善機構,為世界上有需要學童購置生活物資、教育所需等。
學生大使分享
參加這次工作坊讓我可以了解到篆刻這項傳統的中國工藝。從前看電視劇總是看到皇帝在拿著印章在印奏摺,非常想要了解到底這些印章是如何雕刻的,這次終於有機會親身體驗一下。活動中了解到原來光是雕刻的石頭種類就已經是多不勝數,有便宜的,也有很貴的。再到刀法上,我以為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雕刻出來,結果不需要的,只要用一點力度將刀鋒向前推進便可以雕刻出有深度的刀痕。老師很親切和隨和地教導我們,給予我們足夠的自由,可以自主選擇雕刻什麼,什麼都可以,也教我們不要怕雕得不好看,一切都是不完美的,只要盡力過後,未來看到這個作品,覺得對得起自己,能承認這是自己的作品便好。我雕刻了篆書的好字和我名字的菁,雖然是初學,當然雕刻的不盡完美,但我已盡力專注地完成,便已足夠。
—— 劉敏菁同學

.jpg)
在觀看此次粵劇表演之前,我曾聽聞河東獅吼的故事,故對陳季常一角有似曾相識之感。除演員與演奏隊伍的出色演出之外,我亦對劇本略有感悟。有趣的是,蘇東坡在此劇竟只展愚拙,全無「東坡居士」之既視感。而柳玉娥作為當時保守封建的環境下之女性,有一夫一妻白頭到老之願,非只「悍妻」或「呷醋」二字盡可概括。反之,陳季常在允許三妻四妾的時代裏,尋花問柳倒也不是悖德之事。但夫妻二人之價值觀衝突令這劇變得極為有趣可品。
—— 陳婞媮同學
其實起初報了此活動,也想更深入了解蘇軾的生平,同時增進文言知識。但原來,我學會了更多。蘇軾被貶意味著遠離政治中心,失去幫助人民的機會。但幸好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樂觀的精神,懂得如何知足常樂,追求精神上的富裕,感恩眼前所擁有,並且積極嘗試新事物,於困境中也能從容和灑脫地面對。另外,當我們要詮譯文章時,尤其是要讀通蘇軾所寫的事物,就更不能靠個人的見解,因為詩人很喜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收意在言外之效。舉隅蘇軾《書上元夜遊》來說, 他藉元夜熱鬧景象反襯內心孤寂, 含蓄抒發了人生的迷茫與對未來的徬徨。總括而言,這次活動令我獲益良多,更令我對於中國文化有更深的感受,實在值得推薦!
—— 黃家𧗠同學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劇本殺這類活動。雖然和其他參加者互不相識,但大家都很投入在劇本之中,玩小遊戲、扮演小劇場和進行討論、推理,運用分析能力。遊戲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務,需在閱讀劇本後雖要對自己的故事背景和時間線進行改動或隱藏及對不利於自己的證據進行辯解,也考驗了自己的應變能力。而且故事背景雖是架空背景,但當中的後妃制度亦與清朝大致相同,過程中也穿帶着古代服飾進行角色扮演,令人有更沉浸的體驗感。在活動中也認識到新朋友,是一次特別和開心的經歷,希望以後還能繼續參加這類活動。
—— 林穎昕同學
今天我來到了茶具文物館,當看到大門旁的簡介牌子,我才得知它的前身是舊三軍司令官邸,導賞員告訴我,是第二任司令德己立少將下令建造的。導賞員先帶我們環繞文物館走一圈,途中看到了很多希臘式的花崗岩柱子,柱子承托着一個遊廊。她說柱子是後加的,因為當年官邸越來越多人入住,遊廊的原料是木,怕有機會倒塌,所以才有了這些柱子。之後她帶我們進入文物館,首闖進眼簾的是飯廳,飯廳內有一個火爐,左上方和右上方都分別刻着一個皇冠,象徵着英國的管治。飯廳旁則是辦公室,有着不同的茶具,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五彩十二花神杯」。這套茶杯是康熙年間製造的,一套有12個,代表12個月份,而每一個杯,都有五言或七言詩句。導賞員說還有幾套這樣的茶杯,在戰爭中被搶走了,現存在外國博物館裏,令我甚為可惜。總括而言,這次遊覽令我的歷史知識增長了不少,也看到了很多寶貴的文物,實是喜愛中華文化的人不可不去的地方。
—— 伍柏燊同學

與機構合作 —— 基督教勵行會

